“高龄补贴复审是什么时候?我年纪大了,平时也不太了解……”10月14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斜口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还没把桌椅摆好,附近的老人就围拢过来。
斜口社区搭建“逢四说事”居民议事平台,每月4日、14日、24日,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组织党员、社区干部等下沉网格,开展宣讲政策、办理业务、解答居民疑惑、收集社情民意等活动。
斜口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瑛介绍,社区把物业公司、物管会、业委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双报到”单位等吸引过来,构成说事共商主体,并由党员、专业人员等组成“说事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在陕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展开。
强化党建引领、多方协同治理、持续减负赋能、开展三秦暖“新”行动……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要“强”、工作力量要“统”、工作内容要“融”、为民服务要“优”,建机制、抓统筹、促落实,全省基层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
高位推动,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2月5日,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动员会暨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召开,将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作为“八场硬仗”之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3月3日,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推进会召开,梳理细化重点任务,推动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健全政策体系。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发挥硬仗专班牵头作用,实行“月调度、季推进、半年督办、年终点评”全周期督导机制,每月形成专报,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工作特色亮点。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陕西实现省市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覆盖,市、县两级均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省级协调机制召开全体会议,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纳入11项硬仗任务,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定期调度各市工作进展情况,形成省、市、县协调机制同题共答、同向发力、贯通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协调机制重点工作与硬仗任务相互贯通、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接诉即办机制优化成效显著。陕西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进一步提升热线接办质效,全省以市为单位,建立“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绩效管理、分析研判”的业务闭环,实现12345热线“接诉即办”能力升级,市、县、镇各级“一把手”挂帅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推进机制逐步形成,接诉办结率、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
多方共治,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现在有了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小区物业和业主的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街道居民的话,道出了陕西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
物业管理是群众的“身边事”,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陕西成立省级物业行业党委,全省5市、47县区及856家物业企业、1864个业委会(物管会)成立物业行业党组织,将为民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西安市不断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1590家物业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占比达90%。延安市宝塔区兰家坪社区组建红色物业服务队,免费为居民提供维修、保洁等服务,并选派党员担任物业党建指导员。
强化多元共治聚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西乡县自2022年启动“五社联动”试点建设以来,通过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慈善资源,打造“茶乡幸福圈”。西乡县东关社区居民王汉琴说:“社区就像我们的贴心管家,什么事都想到前头。”
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陕西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召开全省网格管理服务现场会,推动20498个村(社区)完成网格设置划分。组织实施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集中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居民小区(网格)党组织组建率。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陕西积极强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创新开展三秦暖“新”行动,建设友好场景,推出“爱心餐”,优化升级暖“新”驿站5070个,指导建设银行开放各级营业网点400余个融入暖“新”驿站,建成全省首家区级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创建西北首个“骑手友好街区”。
减负赋能,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今年以来,填报的表格材料明显减少了,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一线。”西安市雁塔区立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赵青青说。这是社区干部的普遍感受,也是陕西深入推进基层减负的一个缩影。
减负赋能,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基层。陕西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若干措施,持续推进9方面30条措施落实。指导市、县开展村(社区)组织工作事项、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六必查”行动,及时调整、合并、压减省市县三级直接面向乡镇(街道)、村(社区)督查检查考核事项。
理顺权责,让治理更有章法。建立省级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明确社区依法自治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和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市、县两级也全面分级建立准入制度。
建强队伍,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补充招录社区工作者3300余人,全省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8人配备标准。省委社会工作部与西北大学共建西北首家社区学院——陕西社区学院,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平台资源优势,累计举办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15期,线下培训1112人,线上培训13万余人次。通过培训,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情都在社区,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也会找到社区。”10月11日,在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道唐都花园社区,姚美珍说,“2011年我来到社区,到现在十几年了。要说最大的感受,一是居民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二是居民与社区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姚美珍是唐都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获得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在居民眼里,她还是风风火火、干劲十足的“姚大姐”。
2011年,唐都花园社区成立,热心肠的姚美珍主动挑起大梁,上任第一天就带着笔记本走遍9个院落,记下居民诉求。面对老龄化加剧、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治理难题,她建立服务群众微信群,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居民在群里说句“楼道灯坏了”,她立刻联系物业更换;外来务工人员咨询业务,她整理出“一步一图”指南发给对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如今,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姚美珍说,“把矛盾化解在社区,让纠纷消弭于萌芽,是增强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应有之举。”在社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她牵头搭建“阳光议事厅”,建立“党员群众说事、社区干部理事”的协商机制,小到院落墙面维护,大到老旧小区改造,都摆上桌面共同商议。
为了让矛盾化解在源头,2021年,“姚美珍特邀调解工作室”在社区成立。这是莲湖区法院首家设立在社区的特邀调解工作室,也是首个以调解员个人名字命名的特邀调解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链接司法资源,创建“无讼社区”,2024年成功调解合同纠纷、赡养纠纷等180余件,每件都建立档案持续跟进。
“社区工作以服务居民为中心,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只有以热情、周到和细致的服务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姚美珍说。
2021年,姚美珍组建“唐都大妈”志愿服务队,辖区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老人踊跃加入,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姚美珍的带领下,这支队伍的服务内容涵盖应急救援、义务巡逻、爱心助餐等领域。72岁的段继聪带着姐妹们开展“花园微提升”行动,在社区裸露地块补种蔷薇、月季等花卉50余株,把曾经的“菜地争议区”变成了居民喜爱的“微花园”;71岁的石金玲在公交站旁的“莲心港湾”驿站值守,每天擦桌椅、煮姜茶,给快递小哥指路、为环卫工送绿豆汤,把驿站打造成了暖心窗口。
社区工作,更多的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些年来,从上到下对社区工作越来越重视,我们工作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姚美珍说,“社区工作是靠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我们要用实干织一张幸福网,把为民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让社区充满温暖。”
记者手记
多元共治关键在同心
从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征集,到邻里矛盾的调解化解,再到便民服务的落地,基层治理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国家治理扎根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场景,单一主体“单打独斗”的模式难以回应群众多样化需求,唯有以党建为核心,统筹各方力量,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协同发力,才能画出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党建引领让行政力量更契合治理本质。全省各地以规范村级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为切入点,在党建引领下破除形式主义,既是落实基层减负赋能的政策要求,也让行政资源回归服务本源。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的鲜活做法正不断丰富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西安通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破解治理难题,本质是通过党组织统筹,打通服务群众的“中梗阻”。多地依托党组织设立党员楼栋长、组建红色议事厅,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党员带头征集意见、监督施工,带动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正是“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治理原则的生动实践,让社区服务更贴民心。
党建引领让社会力量凝聚治理共识。汉中探索社区与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动机制,在党组织统筹下提升治理精度,契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要求。各地通过“党建+社会组织”定向引导公益力量,形成党建引领、全员响应的合力,彰显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智慧,让社会力量成为治理的重要支撑。
多元共治的关键在同心,核心在党建。持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党员带头、组织聚力,才能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同心圆越画越实。
链 接
2024年6月,西北首个“骑手友好街区”项目在西安市碑林区正式落地。
2024年11月25日,由省委社会工作部和西北大学共同组建的陕西社区学院成立。这是西部地区首家省级社区学院,标志着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年12月19日,三秦暖“新”行动在西安启动。行动致力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友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全省暖“新”驿站超过5700家。
2025年3月24日,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开放大学共同推动成立陕西新兴领域党建学院。
2025年10月21日,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澄城县举行,会议推动社区银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引导老年志愿者融入社区服务场景,助力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