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铜川,热浪激荡。中流击水,华章日新。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昨天召开,总结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
会场上,大家聚精会神仔细聆听,报告中提出: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增长6.3%,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完成产值99.57亿元,汽车装备配套、光电子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47.5%、25.9%,制造业税收占比首次超过采矿业。
实干显实效,实干赢未来。各级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共识更加坚定。
大家一致谈到,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聚力深化“三个年”活动,逐领域攻坚打好“八场硬仗”,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各项工作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和“十四五”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实在。”市委委员、耀州区委书记张峤表示,耀州区将精准对标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强化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持续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低空经济等产业链群,兜牢民生底线,做强经济支撑。
“听了全会成绩总结,信心倍增,更要齐心协力鼓足劲、加油干。”市商务局局长袁虎迪说,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联通内外搭桥助销做强品牌,建设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
“全会报告主线突出,部署任务精准务实。”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张强说,要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合力,抢抓发展机遇,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与会同志认真研读《实施方案》的每一项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实施方案》紧密结合铜川文化资源禀赋,是铜川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行动纲领,必将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力。
应该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得更好?大家思考文化自信背后的发展深意,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以文培元,聚焦深入实施文化遗产振兴工程,在赓续历史文脉上实现新提升。
市委候补委员、王益区委书记郝俊吉说,王益区将强化文化保护传承,放大孟姜红、煤矿文化等地域特色优势,以赛事为牵引融合文化联动产业,塑造“印象老铜川,情怀新王益”品牌形象。
《实施方案》提出,扩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开发建设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形成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
市文旅局局长王娜表示,全市文旅系统要加压奋进,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串联景点形成全域旅游,顺应市场包装策划产品,持续发力丰富文旅业态、消费场景。
《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康养旅游沉浸式体验项目,提升四大康养产品品质,塑造“药王故里 康养铜川”品牌形象。
市中医药发展中心主任靳康鹏说,要深挖药王故事内涵,探索开发“中药+”,塑造铜川特色文化符号,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推动城市文化影响力向远向深。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文化+百业”“百业+文化”,引导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评成长型文化企业。
企业文化是发展的活力源泉。在民营企业代表、宇腾(铜川)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烨看来,铜川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她期待,未来能够将企业文化和铜川本土文化深度连接,实现融荣共生。
《实施方案》提出,增进国际人脉交流,联络和团结知华友华人士,扩大铜川国际“朋友圈”。
市侨联主席郭怡表示,将发挥侨联联通海外优势,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运用铜川IP讲好铜川故事,传播铜川文化。
重任在肩方向明,走出会场气象新。大家一致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要求和市委安排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全会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积极作为、真抓实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