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石堡村,推开中共红宜县委旧址大门,阳光照射在几孔窑洞前。87年前,也就是1936年7月13日、14日晚,这儿的灯整整亮了两宿,宜君革命的指路明灯正是在此点燃。一座四方小院,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宜君人的革命历史、红色记忆。这里是宜君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红宜县委成立的地方。
在旧址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革命后代、党员干部、爱国人士,也有普通群众、学生。来到大厅,每一个人都端坐在小马扎上,聆听着讲解员杨铁虎的讲解。
73岁的杨铁虎出生于1949年,刚好与新中国同岁,对于他来说,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的那段历史是亲切的,是生动的。那些革命先烈就是他的叔叔婶婶,革命后代就是他的同村发小伙伴。杨铁虎的讲解就像是回忆,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让大家回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革命年代。
担任中共红宜县委旧址讲解员对杨铁虎来说,是意外,也是必然。2017年6月,中共红宜县委旧址完成改陈布展,作为红色革命纪念地供游客参观学习。当时的杨铁虎是管理员,另外配备了两个年轻的讲解员负责讲解。游客来参观后,听完讲解总是觉得意犹未尽,看杨铁虎年龄大,便主动向他询问,而杨铁虎也总是乐于回答,杨铁虎接地气的讲解使游客了解到了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久而久之,杨铁虎的名气就逐渐传开,很多人来中共红宜县委旧址,就是为了听杨铁虎的讲解而来。于是在2017年,杨铁虎受群众推荐,怀揣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古稀之年,走上讲解岗位。
听过杨铁虎讲解的人都会被丰富的内容和接地气的语言所折服,他们浑然不信这个面前站着的已是现年73岁的老人。讲解中,他对内容中每一个人物、故事都了然于胸,叙述情节声情并茂又语重心长,带给到访者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历史的厚重。从旧址挖掘初期到如今,杨铁虎已经义务讲解了近千场,接待了几万人次,而让每场讲解都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到访者走时皆有所获,是他一直不变的坚持。
杨铁虎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是中共红宜县委的诞生地。我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更是党恩的受惠者,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传递党的思想,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让代代年轻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我们这里的人对我们的历史充满自信。”
作为一名老党员,杨铁虎身体力行践行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坚持不懈地把红色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对于73岁的杨铁虎来说,讲解一趟并非易事,短则30分钟,长则50分钟,还需要全程站立,一趟下来,杨铁虎也是常常腰酸背痛,特别是6月到8月份,每天来参观的团体、个人络绎不绝,最多一天将近能接待20个单位,忙的时候,杨铁虎连饭都顾不上吃。即使再忙,杨铁虎也不想放弃任何一场讲解,因为他认为,有很多人从外地过来,就是为了听讲解,感受红色历史,他不忍心让他们的愿望落空。杨铁虎说只要看到党员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在革命先烈画像前肃穆致敬,他就觉得坚守是有意义的。
对于讲解。杨铁虎并非一成不变,对于学生,他会讲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后为党为人民作出贡献。对于党员,他会讲要坚守初心,永不变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这样的讲解,才让每一个游客都能有所收获。
在杨铁虎的休息室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挂在桌旁,这荣誉是对一位老党员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与使命的肯定。一份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份担当,让中共红宜县委的革命精神光芒依旧,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财富,更是民族抗争史里的一部分,我们在他的讲解下更能真切体悟党一路走来的不易,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正是有杨铁虎这样的人,才让红色历史一代又一代被传承。今天的我们要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奋力谱写新时代宜君山河锦绣,百姓安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