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递
50多年前,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老一辈为了实现粮食增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党群一心、因地制宜,把坡地平整成了梯田,带来了粮食大丰收。
如今,淌泥河村的梯田层层叠叠,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淌泥河村用近10年的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美丽休闲乡村,这离不开先辈们的辛勤付出。
淌泥河村以前没有致富产业,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种植玉米和核桃,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入微薄。有“门道儿”的村民都出去经商,不少村民也陆陆续续走出家乡过起了好日子。
2014年,旱作梯田景观成为附近许多游客旅游必经打卡地,乡村旅游让淌泥河村致富有了新的思路,很多村民决定回乡发展。
淌泥河村配合县司法局建设了法治广场,群众休闲娱乐从此有了好去处,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活动,逐渐有了凝聚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村经过努力和多方支持,在2018年开始修建卫生厕所,现在170多户全覆盖;2019年全村通上了自来水,卫生条件有了质的改变。
“村子要发展,必须先改变环境!”经过多次党员代表会的讨论和动员,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打响了。拿着村集体经济发展赚到的钱,为村上买了垃圾清运车,给每户家里发放垃圾箱。党员干部带头干,全村不少男女老少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从“站着看”到“比着干”,污水横流、垃圾乱飞等问题解决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眼睛看到的全是美景。
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景区在不断地修建和扩大,在景区务工成为乡亲们经济收入重要来源。淌泥河村和景区管理公司协议后,该村包括脱贫户在内共10人成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在家门口就挣了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淌泥河村被原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淌泥河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全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收入约180万元,村内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经营收入约100万元,带动15户30名群众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1万多元,比2016年增长了近3000元。
2016年,淌泥河村有16户共43人脱了贫,这是包村单位党员干部们扎在扶贫一线辛勤付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结果,更让脱贫群众坚定了致富的信心。随着旅游观光者越来越多,带给村上的不仅是发展的机遇,更是自我改革的深刻挑战。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游客有更好的观光体验,成为该村必行的改革。
该村以德治为基础,以家训家规为德治内容,以讲文明、讲卫生等为着力点,推动“五美庭院”行动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评选。把乡村治理、旅游示范村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村级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
这几年,淌泥河村村民改变很大,遇到游客问路会自信地用普通话沟通。花季,房前屋后村民自己栽植的鲜花盛放,成为梯田美景的一部分,这让游客游玩时总会发出“乡村生活真美好”的感叹。
为了能跟上景区发展热潮,增加村集体与群众收入,促进淌泥河村产业振兴。淌泥河村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发展模式。2019年,该村积极与玉华酒厂合作为村集体定制红高粱酒及梯田人家粮食酒,年收益10万元以上。利用村集体资金,2020年年底,该村还投资成立了淌泥河村集体油坊,加工原生态菜籽油,目前已开始投产,村集体每年收益3万元。好生态现在已经成为该村招商的“金字招牌”。
2018年,在淌泥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劝说和争取下,在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青年亢光明返乡创业,投资300多万元在淌泥河村建成民宿,年收入40多万元。随着民宿规模的扩大,亢光明还雇佣该村村民做杂务贴补家用,这让许多在外打工的乡亲有了回乡的想法。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来自西安的王先生和他的合伙人投资3000万元,在淌泥河村新建了一处高端民宿,并对淌泥河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些年,在配合景区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淌泥河村突出“用景观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始村落面貌,先后实施了院墙、巷道、屋顶、玉米仓储、涝池、河道等民居改造工程。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间,见缝插绿、见缝插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完善“支农茶庄”“农耕体验”等项目功能。
今年春天,淌泥河村在村集体200多亩流转地里种下了矮砧苹果树苗,小苗们将继续和富民产业一起,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淌泥河村变得更好、更美,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今,淌泥河村的梯田层层叠叠,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淌泥河村用近10年的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美丽休闲乡村,这离不开先辈们的辛勤付出。
淌泥河村以前没有致富产业,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种植玉米和核桃,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入微薄。有“门道儿”的村民都出去经商,不少村民也陆陆续续走出家乡过起了好日子。
2014年,旱作梯田景观成为附近许多游客旅游必经打卡地,乡村旅游让淌泥河村致富有了新的思路,很多村民决定回乡发展。
淌泥河村配合县司法局建设了法治广场,群众休闲娱乐从此有了好去处,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活动,逐渐有了凝聚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该村经过努力和多方支持,在2018年开始修建卫生厕所,现在170多户全覆盖;2019年全村通上了自来水,卫生条件有了质的改变。
“村子要发展,必须先改变环境!”经过多次党员代表会的讨论和动员,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打响了。拿着村集体经济发展赚到的钱,为村上买了垃圾清运车,给每户家里发放垃圾箱。党员干部带头干,全村不少男女老少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从“站着看”到“比着干”,污水横流、垃圾乱飞等问题解决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眼睛看到的全是美景。
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景区在不断地修建和扩大,在景区务工成为乡亲们经济收入重要来源。淌泥河村和景区管理公司协议后,该村包括脱贫户在内共10人成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在家门口就挣了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淌泥河村被原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淌泥河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全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收入约180万元,村内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经营收入约100万元,带动15户30名群众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1万多元,比2016年增长了近3000元。
2016年,淌泥河村有16户共43人脱了贫,这是包村单位党员干部们扎在扶贫一线辛勤付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结果,更让脱贫群众坚定了致富的信心。随着旅游观光者越来越多,带给村上的不仅是发展的机遇,更是自我改革的深刻挑战。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游客有更好的观光体验,成为该村必行的改革。
该村以德治为基础,以家训家规为德治内容,以讲文明、讲卫生等为着力点,推动“五美庭院”行动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评选。把乡村治理、旅游示范村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村级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
这几年,淌泥河村村民改变很大,遇到游客问路会自信地用普通话沟通。花季,房前屋后村民自己栽植的鲜花盛放,成为梯田美景的一部分,这让游客游玩时总会发出“乡村生活真美好”的感叹。
为了能跟上景区发展热潮,增加村集体与群众收入,促进淌泥河村产业振兴。淌泥河村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发展模式。2019年,该村积极与玉华酒厂合作为村集体定制红高粱酒及梯田人家粮食酒,年收益10万元以上。利用村集体资金,2020年年底,该村还投资成立了淌泥河村集体油坊,加工原生态菜籽油,目前已开始投产,村集体每年收益3万元。好生态现在已经成为该村招商的“金字招牌”。
2018年,在淌泥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劝说和争取下,在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青年亢光明返乡创业,投资300多万元在淌泥河村建成民宿,年收入40多万元。随着民宿规模的扩大,亢光明还雇佣该村村民做杂务贴补家用,这让许多在外打工的乡亲有了回乡的想法。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来自西安的王先生和他的合伙人投资3000万元,在淌泥河村新建了一处高端民宿,并对淌泥河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些年,在配合景区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淌泥河村突出“用景观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始村落面貌,先后实施了院墙、巷道、屋顶、玉米仓储、涝池、河道等民居改造工程。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间,见缝插绿、见缝插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完善“支农茶庄”“农耕体验”等项目功能。
今年春天,淌泥河村在村集体200多亩流转地里种下了矮砧苹果树苗,小苗们将继续和富民产业一起,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淌泥河村变得更好、更美,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