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回顾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传薪火,使命在肩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座三合院古朴静谧,李大钊曾在此度过近四年时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故居内,一场名为《播火者》的沉浸式话剧,娓娓道来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
透过历史的烟尘,时间拨回到民国初年。李大钊曾对革命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欢欣鼓舞。然而,革命果实很快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十分关心国家命运的李大钊,这时已敏锐地感受到新的共和制度存在着“隐忧”。1913年,他以愤怒而沉痛的心情尖锐地指出:“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尽管皇帝退位,但各地军阀依然争战不休;头上的辫子虽剪,“脑中的辫子”犹存;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环,难掩惨遭列强欺凌瓜分的悲惨境遇……
苦苦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路的先进分子在探寻中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希望。一年多后,五四运动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在激辩中传播,于比较中选择。
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一些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李大钊、毛泽东等深受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7月23日,大暑,上海空气濡湿闷热。
望志路106号,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亮起星点灯光,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共和制度在中国社会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发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伟力。只有唤起亿万民众的觉醒,方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走向。
认识到这一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承担起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致力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中实现超越和升华,带领广大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一刻,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用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震天的欢呼激荡在天安门广场。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先生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奋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同奋进,迈向复兴
珠江口西岸,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孙中山先生故乡。
如今,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西主塔已封顶。到2024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仅需20分钟。
拉近的,不仅是路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力量,延绵广远。
“振兴中华”!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章程》中,首次喊出时代的最强音。
百余年前,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又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了一幅幅宏伟蓝图。
当年,澳大利亚人威廉·端纳面对孙中山先生拿出的画满铁路线的中国地图摇头说:“这个如同游戏拼图一样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振兴中华’的理想在近代中国国运衰微、制度腐败、战乱不已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表示。
“我们走遍大江南北,看着国家的生机勃勃,今天的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电力以及航天工业的建设成就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想象。”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达很自豪。
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是辛亥革命者们的梦想。
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曾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如今,已成为人民群众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一座地标。
9月30日,为纪念首义精神而举办的“辛亥首义人物图片史料展”在纪念馆隆重举行。展馆内,一幅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横幅,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带领革命者们为此目标矢志不移。
如今,中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我非常自豪,相信这一定也是我们的先辈所期望的。”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的长孙熊永铸激动地说。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近日,在北京的一处住宅里,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抗战老兵林上元及他的儿子、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林上元老人已97岁高龄,林际平也已年近古稀,但父子俩一直以黄埔精神为纽带,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他们的后人,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而奔走。
“我的外曾祖父是参加过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元老张难先,国破山河碎的悲痛历史,已深深刻入他们的骨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已牢牢印在他们的意识中。我们所做的,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统一作贡献。”林际平很坚定。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思考台湾问题,我们会清楚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张海鹏说。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三个多月前,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展望——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要闻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