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层林尽染,硕果飘香,行走在宜君田间,除了红彤彤的苹果、硕果累累的核桃,还有那散发出独特香味的水稻、中药材、玉米、花椒,让人满心喜悦……
彭镇有机米香又劲
宜君县彭镇山岔川道依托清澈甘冽的山岔河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享有“宜君小江南”美誉,其中,高村大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备受青睐。
2016年以来,高村在市县镇的鼓励和支持下,投资713.67万元实施高寒水稻抢救性恢复种植项目,建成宜君县彭镇高寒水稻脱贫示范基地600亩,修建水渠3000米、道路4230米,清理河道4230米,平整土方24万立方米。同时,组织镇村干部赴湖北实地考察,购置耕田机4台、插秧机4台、抽水泵7台。引进龙稻16、龙稻18、盐丰47三个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因地制宜开发稻鱼、稻虾、稻鸭共作,田埂套种苜蓿、苜蓿养鱼养鸭的多元化生态循环模式,水稻成熟后,精米亩产可达500斤,实现年收入300余万元。
高村党支部以“三变”改革为基础,采取“村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大户+贫困户”模式运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带动全村183户748人(其中贫困户30户106人)增收,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垂钓、民宿等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为高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篇章。
宜君中药材质一流
宜君县地处渭北,境内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据陕西省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全县有党参、丹参、黄芪、连翘、黄芩等中药材219种。目前,重点推广种植品种有党参、黄芩、丹参、大艾四种,野生药材以连翘为主。
截至2020年宜君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打造五里镇、彭镇、云梦乡、雷塬综合服务中心4个万亩中药材种植乡镇,完成300亩以上连片种植50个以上,500亩以上连片种植10个以上,完成两个中药材育苗基地和一个“宜党”种源繁育基地。
近年来,宜君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分类布局、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力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有优势、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养生有机结合,注重中药材品质品牌建设,延伸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中草药深加工,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宜君玉米品质优
地处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宜君县,是陕西省地膜玉米大县。近年来,宜君县立足自身优势,应用现代耕作技术,将传统产业做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2012年,全县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876公斤,刷新了陕西旱地万亩玉米高产记录。2014年,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069.1公斤,刷新了陕西省旱地春玉米百亩高产记录,树立了典型样板。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对全县玉米进行了品质鉴定,宜君县旱地春玉米主推品种优质高产、棒形美观,颗粒饱满紧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品质高于全国同类地区。宜君玉米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宜君县成为陕西唯一粮食作物获得地理标志的县。
雷塬花椒好味道
宜君县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的皇后村、唐家塬村、杨柳塬村3个行政村位于洛河西岸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气候温润、海拔适中、交通方便,为花椒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花椒粒大、皮厚、色红、味香麻,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改变洛河西岸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立足当地独特的资源和气候优势,以“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带领群众积极发展花椒等产业,自2016年来,他们先后从韩城引进调运回大红袍、狮子头、皇冠等花椒优良品种,累计栽植花椒4300余亩,为洛河西岸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塬区苹果、川道中药材、洛河西岸花椒、山区适度养殖”的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的扶贫产品连续两次被评为铜川市扶贫产品交易会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