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生”迈入“优等生”行列,旬邑县郑家镇葛村用了5年时间。 村支书敢担事、村干部能干事,是这个村成功的主要经验。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的选举, 燕丙文这会儿还不知在哪里“凉快” 着呢。
5年前,旬邑县郑家镇葛村换届会 上全体党员集体“反水”,拒绝了关 系户的“打点”,就想争取个能干实 事的村支书,让村子换个面貌。
郑家镇有15个村,葛村是其中之 一。眼看周边各村,在村干部的带领 下,既发展了产业又改善了基础设施, 名次在倒数徘徊的葛村人坐不住了,眼 巴巴看着别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越 来越整洁,能不着急上火?
党员坚持党性原则,不为眼前利 益所动,换来燕丙文当选为村支书。 之后,村子的变化“年年不重样”。 2018年村里脱了贫;2019年获陕西省 美丽宜居示范村,成为旬邑县唯一的 上榜村落;今年5月,又领回了“陕 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的奖状……
受益的葛村人形成共识,要想有 一个“给力”的村“两委”班子,必 须有一个过硬的带头人。
“不合群”村支书的“上位”
对于自己能当选村支书这事,燕丙文多少是有些意外的。
换届会议前,早有“风声”吹过,有人想当村支书,私下已经“打 点好了关系”,他的参与只不过是充 当了“分母”。
其中原因,燕丙文心里一清二 楚,担任过几年村干部的他,因看不 惯村里的“潜规矩”而被边缘化。
“混”是其中“精髓”。与村干 部喝顿酒,低保就能拿到手;和村民 小组组长吃碗棍棍面,还没公开的政 策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
东家窄、西家宽的门前水渠早已 破烂不堪,遇见连续的雨天,村民院 子里时常发生“小型洪涝”,但数十 年间没人管、没人修。为何?没有干 部愿意揽这事,干得好没人夸,干不 好反而惹得一身“臊”。
眼看周边各村在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产业中快步前进,原地踏步的葛 村人坐不住了,他们急需一个能干事 的村支书带领全村,务实上进的燕丙 文 理 所 当 然 成 为 换 届 会 上 的 “ 黑 马”。
新支书一上任,就要动真格的。 “为了让咱们全村有个活动聚集的地 方,村里近期要征地建文化广场和红 白理事大厅。”2015年夏天,燕丙文 向村民宣布了这个消息。
对于这位路杀出的“程咬金”,很多干部原本就不服气,更何 况仅征地这一项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工 作要做。
保守、畏难的情绪在干部中滋 生,有人冷眼旁观,有人冷嘲热讽, 甚至还有唱反调的情况发生:燕丙文 前脚刚征得村民让出土地的同意,个别干部后脚就煽动人家打“退堂鼓”。
旬邑县郑家镇葛村全貌
“阻力虽大,但必须要把这事干 成。”他明白,话已经放出去了,如 果地征不成,文化广场建不起来,那 村支书的威信就会在村民心中大打折 扣,以后的工作咋开展。
顶着太阳去玉米地里跟村民谈征 地,开车去咸阳找在外打工的村民谈 征地……建设所需7户村民的21亩 地,燕丙文一个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拿下。
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又有人来砸 场子,“建文化广场的工程必须得交 给我!不然,今天你就走不出这间办 公室。”仗着拳头硬,在村里行走时 无人敢惹的燕某,想一口吞下这块 “肥肉”。
“你有承包工程的经验吗?干不 好怎么办?工程是要招标的,不管走 不走得出我的办公室,这活都不可能 交给你。”燕丙文斩钉截铁的回答镇 住了燕某。
几个月后,招标、平整土地、硬化 路面,工程开始推进,沉寂多年的葛村 动了起来。也正是凭着扎实的工作作 风,燕丙文逐渐获得全村人的认可。
2016年,为了给村里老年人修建 活动室,他向县某部门申请了扶贫项 目。刚巧没多久,村头幼儿园找了工 程队打算扩建教室,村上想趁这个机 会,跟工程队合作,把活动室建成。
所谓合作,其实是项目资金还没 到账,村上希望前期先由工程队垫 资,等钱拨下来后再结算。
一年后,工程接近尾声,欣喜的 燕丙文去县上打听项目进度时,却只 得到了一句话:“没有这个项目,当 初谁答应你们村的,你就去找谁。”
钱没着落,前后花费了十几万元该 咋办?仿若晴天霹雳,从县直部门出来 后,燕丙文直接晕倒在地。在家躺了几 天还没缓过劲,又有坏消息传来:等不 来钱的工程队,收了幼儿园的钱,没付 两个工程的材料款就跑路了。
一边是扶贫项目成了泡影,一边 是材料供应商上门要债。两条沉甸甸 的担子结实地压在了燕丙文身上。
家中两个女儿还在上大学的他, 顶着风险申请个人贷款十多万元,用 来偿还供应商的钱。燕丙文凭着一张 “老脸”,借了东家借西家,一点点 补上欠款。一有时间,他就坚持跑县 上申请扶贫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 两年后项目落实了,贷款也慢慢填补 上了。
几年间,在燕丙文的主持下,修 建通组路、村史馆、水渠、红白理事 大厅、环境绿化……“硬邦人燕丙文 敢做事、能扛事。”这话,不仅是村 民说的,还是曾“抵触”他的村干部 们说的。
村干部的战斗力始于“规矩”
一个燕丙文不够,只有提升班子的战斗力,葛村才能快速发展。
但上任之初,班子是个什么状态呢?第一次开会,党员干部迟到、早 退、打瞌睡,样样都有。除了开会能 到村委会点个卯,其他时间见不着干部身影。
为改变这一情况,燕丙文没少花心思。
村“两委”班子5名干部,工作 日内全天坐班,无故缺勤要做检讨, 工作拖泥带水要做检讨。不要以为私 底下写份书面材料就能应付了事, “重头戏”是必须要在周一例会上当 众读出来。
“哇娘娘呀!几十岁的人,谁能 丢得起这个老脸?”干部们私下议论 着,都以为是装装样子吓唬人,但偏 偏就有人就踩到了“雷”上。
快60岁的村主任燕三纯填写脱贫 攻坚材料不仔细;村妇女主任赵小兰 没提前请假,上班时间见不着人……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全都当众做了检讨。
台上“主讲”满头大汗,台下 “听众”手心冒汗。散会后,材料还 要留存在村委会档案里。大家这才意 识到,不转变之前懒散的工作状态, 面子上谁也挂不住。转变正从此时悄 悄开始。
2016年,苹果“换新”工程在葛 村开展。20世纪90年代起,全村开始 大规模栽种苹果树,家家户户的收入 都与苹果挂钩,但超过25年的树便进 入了“暮年期”,产量和品质都没了 市场竞争力。
果园要做“减法”,但农民收入却要做“加法”,想要提高亩产收入,必须挖掉老树栽种新树。果树从 新生的“小娃娃”长成稳产的“小伙 子”,至少需要3—4年时间,其间, 收益为零。
这下,村民可不干了,有的推脱 自家果园可以“老树发新芽”,有的 则说不知道新树未来发展是好还是 坏……总之一句话:拒绝挖树。
此时,众人的目光聚焦在村干部 身上,燕丙文一口气栽种了11亩新果 树;村委会副主任燕纪平栽种了3亩 新型矮化苹果树,同时还在地里套种 了玉米;家中没有果树的干部去村民 家挨家挨户动员……
“我研究过,这树亩产量比以前 高2000斤。”燕纪平站在自家果园里 跟大家科普,新种的苹果树,树形 矮,不管是拉枝还是修剪,都比老树 省钱又省力。
观望中的村民心动了,也纷纷要 求“换新”。一组数字见证了村干们 工作的成效:到2020年,全村1865亩 苹果树有三分之一是刚种下的新树。
与果树一起成长的还有班子面 貌,燕丙文说,“最直接的变化是, 村民对干部们认可了,大家做事的精气神也提高了。”
5年前,燕丙文在村委会上提议, 为了村容整洁,想在全村推行“垃圾 革命”,村里不再雇人回收垃圾,村 民负责打扫自家周边的卫生,自行将 垃圾扔到2公里外的回收站。
阻力将会比征地建文化广场更 大,但这一提议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两委班子的全部赞成。
“冬天火炕上烧着的褥子,夏天 盖房的建筑垃圾……过去村里街道上啥 都能看见。没人不愿意村里干净整洁, 既然支书敢揽事,我们就敢跟着干!” 燕三纯的话说出干部们的心声。
村上向镇上申请了一批垃圾桶, 每户门前放一个,“专桶专用”。为 了将责任落到实处,收取每个桶押金 60元,3年后退还。
“ 红花”与“绿叶”各司其职,燕 丙文威信高,负责宣传;燕三纯执行力 强,分发垃圾桶;燕纪平和会计燕新民 挨家挨户上门,收取押金签订协议。这 还不算完,每天上班前,村干部们都要 去村里溜达一圈,检查卫生。
如今,“垃圾自觉”已成为葛村 人的习惯,整洁的街道成为全村人的 骄傲。2018年8月,“定投”到期, 村委会将这笔押金如数返还给村民。
今年5月,旬邑在全县范围内推行 垃圾清扫工程,计划每天由专业的清运 公司负责各村垃圾处理,工程在全县如 火如荼推行的时候,唯独葛村“举了 手”:申请不需要参与此次行动。当 然,这位“优等生”的报告被批准了。
会挑准苗子,还要善于扶正苗子
前些年,在镇上卖电脑的燕亚峰经常接到一些特殊的活:帮葛村制作 电子版材料。通常是村干部们背上一 大摞资料带去店里,由他“誊写”到电脑上。
活不是白干的,比如统计粮补资料时,一户要收费1元钱。为了省下 动辄几百元的支出,到了寒暑假,燕丙文会喊上两个女儿操作,有时候也 会叫来村上的大学生帮忙。
填表格、做文档,村务现在都需 要电子化,可班子成员里几乎没人 懂,年龄以5打头的燕三纯和燕纪平 对电脑一窍不通,燕丙文自嘲自己是 个“一指禅”,会使用办公软件的只 有妇女主任赵小兰了,但也仅限于做 些简单的文档。
“电脑不会用,玩不转智能机, 看不懂镇上下达的工作任务,最关键 是思想也跟不上。”面对平均年龄 “50+”的村干部们存在的短板,燕丙 文意识到,培养年轻干部势在必行。
今年36岁的燕海啸是村上着重培 养的对象。2018年夏天,在新疆喀什 疏勒县特警大队工作的他,收到了燕 丙文的电话:“现在村第二支部书记 空缺,愿不愿意来试一下?”愿意! 电话那头的回答是肯定。
其实在没去新疆之前,燕丙文就 把目光投向了他,大专毕业,曾在葛 村附近的燕家河煤矿办公室干过几 年,口碑和能力都没得说。两人在过 年时还曾深聊过,燕海啸也透露出想 回家在农村做事的意愿。
正中下怀!村里开始为他寻觅一 个合适的岗位,燕丙文说这个合适是 指必须得实打实锻炼人。2018年,第 二支部书记因酒驾被免职,不久,燕 海啸辞去工作,回到了家乡。
事实证明,燕丙文没看走眼。入户 走访、脱贫攻坚以及处理支部大小事 务,他都能干得下来。年初疫情期间, 全村两个值守点,需要24小时连续值
守,其中一个就是由燕海啸负责。
被刻意蹲苗的还有37岁的燕八平。2018年,支部提名他进入监委 会,目的很明确:想在琐事中磨炼 他。不管是公益岗位工资的发放、工程 质量的审批签字,还是办公用品的采买 等,村里的大小账目他都要过目。
在家里,他干活是把好手,除了 营务14亩果园,闲暇时间开卡车拉砖 挣钱,在外面,待人接物也常受到夸 奖。但同时,燕八平身上的缺点,大 家也看得很清楚:耳根子软、拉不下 面子,有老好人的倾向。
“培养年轻干部,不仅要挑准苗 子,关键还要扶正苗子。”燕丙文言 行一致。
2019年3月,有村民悄悄在燕丙 文家里放了条烟,希望在评低保时, 能照顾一下自己。推辞无果后,他叫 来了燕八平,让这位年轻的监委会主 任出面,把烟送回村民家中。
脸皮薄的燕八平紧张的满脸通 红,但通过这件事,他也明白了村支 书要锻炼他的心思,在之后的村干部会议上,他主动讲出自己的感悟: “想要当个好干部,首先是持身要 正,其次做事不能知难而退。”
去年,34岁的燕龙也被列入培养 范围。当兵退伍后,电商销售成为他 日常最主要的工作,2019年在网上卖 苹果几千箱,这还是在行情不太好的 情况下。脑子活泛,想法多是他身上 的标签,村里也正是看中了他这一 点。村党支部计划,在2021年3月的 支部换届中,将他吸纳进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