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7月27日,《陕西日报》以《忆初心 担使命 促脱贫》为题,报道我县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的典型做法,现予以全文转载。
7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铜川市宜君县哭泉镇,层层叠叠的梯田就像一道道绿色的指纹,在山梁沟峁间勾勒出美丽的曲线。
当天,在被梯田环抱的哭泉村,县上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政治生日”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鲜红的党旗下,在驻村第一书记靳康鹏的领誓下,大家面向党旗,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据宜君县委书记刘冲介绍,2017年以来,全县在各党支部开展了“党员政治生日”活动,以“我宣誓、我带头、我践行”为主题,活动围绕组织力提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凝聚激发党员的精气神,让党员在基层一线不断发光发热。
7月14日是中国共产党红宜县委员会成立的日子。哭泉镇党委副书记周景龙告诉记者,选在这天给全村的党员过政治生日,就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带领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
当天,70岁的老党员、当了1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郑德林回忆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每亩玉米地一年才能打200斤粮食。后来,党和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贫穷宣战,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我们‘白战太阳晚战星,没有星星点马灯’,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把玉米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1990年起,县上又推广种植地膜玉米,现在,玉米平均亩产能达到1500斤以上。”
郑德林一席话,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48岁的党员曹太锋说:“老一辈党员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向贫穷宣战的精神,值得我们新时代党员去学习。”其实,对于贫穷,曹太锋也有深刻的记忆。因为吃不饱肚子,20岁时他到哭泉镇上蒸馍赚钱,被大家叫“卖馍娃”。再后来,他还收过核桃、卖过玉米面。经过辛勤努力,曹太锋的日子越过越好,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鑫锋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了让更多人脱贫致富,曹太锋无偿给大家提供核桃树的管理、嫁接技术服务,带动了全镇158户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听了曹太锋的话,32岁的王鑫深有感触。王鑫经营着一家小商店,今年7月刚刚转为正式党员。上个月,在全村优秀村民表彰会上,他被评为“诚信村民”。
在大家畅谈的时候,不时有电瓶车搭载着游客向梯田景区深处驶去,留下一片欢声笑语。哭泉村第一书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靳康鹏深有感触地说:“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下,如今,村上已有2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下一步,我们要干在实处,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目前,宜君县把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抓党建促脱贫等工作深度融合,全县22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用务实行动践行入党初心,为脱贫攻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