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君县按照省、市委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夯实责任,强化保障,创新载体,增强活力,进一步提升党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认真调查摸底。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的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乡镇(街道)、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对全县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再次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台账,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健全工作机制。为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在县非公党工委的基础上,将社会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整合为一个机构,成立中共宜君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为县委派出机构,全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理顺管理体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做到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确保把每个社会组织都纳入有效管理。根据全县实际,将66个社会组织按照行业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原则进行了划分,社会组织现由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均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行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除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均由乡镇(街道)党委负责管理,县级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完善工作机制。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统战部、县总工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经贸局、工商联、扶贫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妇联等为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情况,解决有关问题。
抓好“两个覆盖”。按照《全县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对有党员的社会组织,通过挂靠组建或联合组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无党员的社会组织,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会组织,使党的工作覆盖达到100%。
落实经费保障。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教育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好的给予激励。同时,鼓励社会组织采取自筹资金、有偿服务、接受募捐等形式,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