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发展产业。拔头塬,正从贫困禁锢中走来,久而弥坚,脚步铿锵。
“多亏了李书记,给我们修了生产桥,通了自来水,打了水泥路,建起了广场,还带着我们栽苹果、办猪场,听说明年还要种药材和花椒,感觉日子都有奔头了!”
“李书记肯吃苦,能干事,人也好,帮助我们村建起了现代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我们大家都等着年前分红哩”!
村民口中的李书记,是铜川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干部李峰。2015年8月,他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宜君彭镇拔头塬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基层,从拘谨到适应,他经历了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大转变。作为“第一书记”,他深感压力和重任。他时刻告诫自己,他就是群众的期盼,是村里的领路人,为了拔头塬的明天,他必须勇于担当,用情用智用汗水,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5年8月17日,他到村上任。“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为此,到村两个月里,他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每个角落,没过多久,他便成了群众亲切而熟悉的“李书记”。
拔头塬古时又名“八斗塬”,曾因亩产八斗而闻名乡里。村子地处宜君彭镇南部塬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粗放单一,水资源严重匮乏。全村169户692人,贫困户49户166人,属典型的贫困村。面对实际困难,如何推进整村发展,让群众摆脱贫困,成为他思考的首要问题。
2015年9月深夜,村委会灯火通明,他召集三委班子、党员及群众代表召开会议,共商发展蓝图,最终确定了“拔头塬脱贫发展,必须走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培育发展并进的路子”。
完善基础设施 推动整村发展
想致富,先修路。生产桥是拔头塬村及邻村郑村80余户群众收种生产的必经路段,因年久失修土桥两侧严重滑坡,桥面坑洼崎岖,雨雪天气无法通行,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干成第一件“大事”,他多次带领村干部勘察地形,参与制定扩建方案。经协调联系,2015年12月2日生产桥扩建动工,全长86米,宽度6米,并在护坡及桥面栽植了景观树,新桥方便群众生产出行的同时也变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对此村民纷纷点赞。
出身农村的李峰,看到村民仍饮用窖水,或是结伴用农用车从周边拉水吃,内心深感酸楚焦虑。“今年,克服一切困难,必须把全村饮水问题解决到位”,这是2016年初他代表班子对群众的铿锵承诺。为此,他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县市水务局争取项目、落实资金。2016年4月,深水机井成功打压试水,5.2公里的供水管网全线贯通,共计投资60.3万元。全村692口群众彻底结束了窖水历史,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全村巷道共17条总长4.7公里,由于硬化任务重、资金量大,多年来一直未能实施。掌握情况后,他召集村干部反复研究,并征求群众代表意见,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制定了实施方案。去年6月,经他积极争取,全村2.7公里的巷道及700立方蓄水池项目列入财政农综开发盘子,总投资105万元。今年5月,争取项目资金96万元,硬化巷道2公里,修建排水渠2公里。目前,全村4.7公里巷道硬化已实现全覆盖,打通了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同时,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点亮了农村生活。
多年来,由于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广场,群众平时文娱生活单调匮乏。去年10月,经与民政部门协调联系,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建成了143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1套。群众高兴地说,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也有了健身活动场所了。
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拔头塬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古树资源。全村现存古树5棵,由于历经风霜岁月,部分树体中空、侧枝断裂。古树保护,迫在眉睫。今年9月,他积极联系协调林业部门,争取10万元,实施了古树保护复壮工程,记载乡愁文化,传承历史文明。
发展主导产业 做活农村经济
发展主导产业,做活农村经济,是脱贫发展的唯一出路。
玉米是拔头塬的传统产业,全村每年种植玉米2600余亩。为减轻困难群众经济负担,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出资,选购优质种子及化肥,先后3次向贫困户发放7.3万元的化肥及种子,切实解决了他们春播生产的燃眉之急。
拔头塬位于塬区,气候地理具备苹果生长条件。经与村三委班子、党员商议决定,继续高标准建设百亩果园,确立苹果主导产业地位。两年来,他组织群众栽植“长富2号”优质苹果216亩,覆盖贫困户25户。全村苹果种植总面积达702亩,实现人均1亩果。
去年11月,结合贫困户养鸡意愿,他联系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为全村33户贫困户购买发放“罗曼”蛋鸡1320只、配方饲料1320公斤。同时,积极邀请宇谷鸡场技术人员,就蛋鸡饲养及防疫现场指导。
2017年5月,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他四处奔波寻找村企合作机遇,最终引荐省级龙头企业铜川利民食品公司,帮助村上建设1200头现代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依托“润民达康”品牌优势,借助公司完整销售链条,通过贫困群众入社入股、保底分红实现稳固脱贫目标,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占地18.3亩,建设现代标准化双列式机械干清粪育肥猪舍工程2栋(一期),设计生猪存栏1200头,总投资540万元。帮助成立了宜君县惠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45户108人入社入股。10月31日,项目建成投产。合作社每年从收益中安排18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贫困户保底分红。生猪产业,必将成为拔头塬整村脱贫、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抢抓贫困村机遇,加快0.7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他坚持每周带村组干部到项目现场,检查施工安全,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处理问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分红受益。牵头组建拔头塬村集
体经济合作组织,认真策划研究选商择商及资金投向注入问题。
强化基层党建 育实乡风文明
抓党建、带班子,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结合基层党建系列活动,他争取3.6万元资金,帮助提升改造村“两委”活动室,现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协调落实4万元资金,建成200米村级文化墙,做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筹措1.5万元资金,牵头组建了46名群众参与的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凝聚民心民意,展示拔头塬村新形象。今年5月,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党建联系点在拔头塬挂牌成立,以“结对共建”共同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每年开展“评优树模”表彰大会,看望慰问老党员,表彰奖励“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村风。组织建设宜馨超市,用“爱心”换取“真情”。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实践,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到惠家沟、照金及马咀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凝聚全村发展正能量。通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全村谋发展、干实事的热情和信心高涨饱满,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便捷的自来水、整洁的村巷道、平坦的村广场、宽阔的生产桥、崭新的村委会、靓丽的文化墙、连片的苹果园、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团结奋进的班子、活力迸发的秧歌队……两年来,作为第一书记,他为拔头塬村办了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受到群众交口称赞。“明年,我们要把村庄绿化好,把苹果和养殖产业发展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全村人活得更体面、有尊严。”面对脱贫攻坚目标,提起村子未来发展,“第一书记”李峰掷地有声:“我责任在肩,永远前行,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