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明是我们镇榆舍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今年70多岁,退休后一直在家务农。记得去年夏天第一遇见他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填写表册,他戴顶麦秆编织的草帽佝偻着身子,风尘仆仆,刚一见到我就气喘吁吁的问到:党费是不是在你们这交。我当时一愣,我们办公室只收机关支部党员的党费,村上的党费一般都是统一由村支部书记收好后上缴我们办公室,而且村上从来都没有人大老远跑到镇上来交党费,我心里不禁一沉,难道是上访的?我疑惑的问到:“大爷您别急,您是哪个村的?来我们办公室有什么事吗?”他急切的回答道:“我是榆舍村的党员,我叫张孝明,我是来交党费的,我是退休党员,党费要按照工资算,我想让你们给我算清楚,把这一年的党费都给交了。”“大爷,党费是按月交的,你的党费应该给你村书记交才对。”我回答道。“我知道,我想把我的党费算清楚些,想一次多交上几个月,我年龄大,怕忘了这事情。”张孝明答到。听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退休党员比一般农村党员的党费要高,村上有些党员的党费还要村书记催着喊着,而眼前这位老党员已经年逾七旬,刚爬上楼来还没来得及歇口气,扶着拐杖的手已经有些颤抖,嘴里还喘着气。我心里一阵感动,连忙把他扶下坐好,倒了杯水和他聊了起来。一聊让我大吃一惊,70多岁的老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程度竟然比我这个党务工作者还要清楚透彻,最可贵的是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关心,讲的和说的都是最新的政策理论,看法很接地气,想法也很务实,让人肃然起敬。
十九大召开后,我们镇组织成立了一支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晚上我们利用闲时到村党员活动室宣讲十九大精神,当我们进入讨论环节时,一名老党员讲起自己的十九大感言:在观看十九大直播的三个多小时里,中途我没有上厕所,一直坚持到结束。现在我们农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经成为过去,宽敞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清洁的自来水、功能强大的手机已经是我们的标配,高档小轿车、漂亮的楼房也普及了起来,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要深刻领悟“四新”,就是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新作为......
这位老党员的讲话将讨论推向了高潮,整个讨论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夜很深了,大家都不愿离开,热烈的讨论继续着。这一次我们记住了这名“能谝”的老党员——贾培斌,他在镇上个外号——“难缠户”,也就是爱找茬上访的意思。后来当代陕西杂志社来我镇采访我们十九大学习情况,需要一名农村党员谈感想,我第一个想到了贾培斌,虽然心里有些担心,但还是向镇领导推荐。那一次的访谈很成功,确切的说是很感人,那一次我们没有提前准备谈话稿,完全是贾培斌个人发挥,他有个小本子专门用来学习记录十九大,他从采访开始到结束情绪一直很激动,在访谈中始终把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紧紧与镇村发展连在一起,并且主动出力,帮助别人,一些村上拖延没讲清的事情,他总是“自找麻烦”,非要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他讲到毛泽东时代生产队的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饱含泪珠,声音也有些颤抖,一旁聆听的人也被感动。一名普通农村老党员,把集体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干,不计回报、经年累月的坚持,不惜得罪人,即时大家对他有了看法,也难改这个“臭脾气”。
在我们镇上,像这样质朴的老党员还很多,他们的年龄虽然大了,身体情况不好,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但是他们仍然铭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发挥着最后一点“亮光”。